当前位置: 浙江车网 >汽车资讯> 用车 > 用车知识 > 维修保养

夏天车内异味特别大 你的除味方法正确吗?
www.zjchewang.com 时间:2016-06-24 来源:浙江车网
浙江电视台汽车投诉:18805712261 汽车投诉QQ群:41027032浙江车网团购4群:79993242
 
    每到夏季,你会发觉车内的异味特别大,冬季的时候就不太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我们要知道的是,车内的异味是由车内塑胶构件,方向盘、座椅、控制面板等内饰散发出来的甲醛等有害气体,之所以冬天车内异味消散,那是因为冬天气温低,甲醛的活跃性低,相反,夏天气温升高,甲醛随着温度的升高挥发的速度加快,其释放量要比平常高出二三成。加上如果车内杂物过多,很多在常温下不会散发气味的物品,一到夏季,车内高达六七十度的温度,很容易就让一些东西产生气味,因此车内就会出现夏天异味特别重的现象。
 
    针对车内难闻的异味,不少车主在处理车内异味时有不少误区,我们总结了几条常见的。
 
误区一:香水除异味
 
    车载香水是很多人的选择,然而香水本身是没有除甲醛除异味的作用的,之所以用了香水感觉车内异味减轻了是由于香水的味道遮盖住了原有味道,但是车内污染源并没有因此改变,所以尽可能的不选择香水是最好的方式。
 
误区二:新车停在阴凉处
 
    特别是一些新车车主,觉得车辆停在阳光下会有较浓的异味,应当停在阴凉处。我们建议应当适当的让车辆暴晒,温度升高有利于污染源活跃度的升高,车内污染源也会尽快释放出来,这样可以加快挥发,我们在进入车内后先开窗开门通风即可。
 
误区三:水果除味
 
    很多人喜欢用柚子皮、橘子皮等作为除味工具,甚至一些车主干脆把整个水果放在车里。但其实水果的吸附力并不强,最多让你感觉气味好受一点罢了,而且夏天在车里放水果也容易腐烂,实在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那么,车内除味有哪些做法呢?各种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我们不妨看看下面的分析。
 
方法一:开窗通风
优势:简单方便
劣势:耗时过久
 
    对于减少有害气体,最好的办法就是开窗通风,通过空气流动来散发污染源。我们的车内本身空间狭小,并且相对密闭,长时间的关闭车窗污染数值很容易升高。因此养成开窗通风的习惯,对于散发污染源很有帮助。
 
    不过这种方法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挥发时间比较长。从相关研究数据来看,在自然通风环境下,甲醛等有害物质的挥发会持续数年,因此新车前两个月多通风,之后就无所谓了的想法是不对的。应当养成勤开窗通风,尤其是夏季上车以后先开窗通风半分钟,后开空调的习惯。
 
方法二:活性炭去甲醛
优势:去甲醛效果好
劣势:除异味细菌无效
 
    很多新车主会在车里放置一些活性炭或者竹炭包。活性炭具有吸附甲醛等有害物质的功能,因此放置活性炭是很有必要的。这里需要提醒,活性炭需要在相对密闭的空间里发挥最大作用,因此放置活性炭可以不开窗通风;
 
    另外活性炭数量越多吸附能力越强,并且活性炭本身也是有使用周期的,在一段时间以后也需要更换活性炭来保证吸附能力。
 
方法三:食醋除味
优势:成本低
劣势:气味浓、效果一般
 
    醋对于吸附甲醛有一些作用,因此有些车主会在车里放一些醋。醋本身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且可以稳定甲醛扩散,并且成本比较低,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但是弊端在于醋的气味并不太好闻,而且吸附能力较活性炭类的产品还是要差一些,同样可以作为辅助性材料使用。
 
方法四:光触媒产品
优势:效果最佳
劣势:价格较高
 
    如今很多汽车美容店针对新车提供光触媒除甲醛除污染的服务,这种技术手段对于去除甲醛是很有帮助的,并且实测数据也的确下降不少。不过,甲醛的挥发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一两次光触媒可以大大降低甲醛含量,但是完全去除是不太可能的。
 
    最后,作为汽车的使用者,我们呼吁汽车厂商尽量采用对消费者身体无害的内饰材料,同时也希望国家早日制定车内空气质量标准,给大家一个放心、舒心的车内环境。

*如果向4S店订购或咨询,请一定要说明是从浙江车网看见的,这样您可以得到最大的优惠。
您的信息会得到保密,不会对外公开。

作者:综合报道 编辑:江枫 关键词: 夏天 异味 甲醛 去除
已有 0人参与 查看点评我要评论
  • 点击图片换一个验证码
 
更多>>热门团购
更多>>团购排行榜
团购车型 团购数量 参加报名
330680
161035
623
途观 511
A4L 399
392
蒙迪欧 294
朗逸 266

关于我们 | 广告案例 | 欢迎投稿 | 招贤纳士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网站提问

Copyright © 2008-2012 zjchew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浙江车网 浙ICP备11030959号-1(原浙ICP备0801881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浙B2-20130076